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

中国特产供求网
汇集全国土特产,特色美食,旅游景点,旅游攻略,全国特产礼品识

铜陵白姜

介绍:铜陵白姜是稀少的地方优良品种,具备较强的适应性、好的丰产性、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用法价值,是铜陵八宝之一,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。它以块大皮薄、汁多渣少、肉质脆嫩、香味浓郁的特点闻名海内外,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。铜陵白姜属食、药两用型...

    介绍:

  铜陵白姜是稀少的地方优良品种,具备较强的适应性、好的丰产性、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用法价值,是铜陵八宝之一,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。它以块大皮薄、汁多渣少、肉质脆嫩、香味浓郁的特点闻名海内外,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。铜陵白姜属食、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。

 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为安徽铜陵郊区大通镇,铜陵县天门镇、顺安镇、东联乡、西联乡、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地区。

  

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保护商品。

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
 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,多年生草本植物,一年生栽培作物。

  铜陵生姜经安徽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别,属白姜,排姜种类。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,姜块成佛手状,瓣粗肥厚。姜指饱满,色白鲜嫩汁多,味辣而不呛口,属多功能食用商品。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,汁多渣少,肉质脆嫩,香味浓郁等特点而久负盛名。

 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。据化验资料剖析,生姜除含有姜油酮、姜油酚、姜油以外,还含有蛋白质1.4%、糖8%、脂肪0.7%。除此之外还有人体所需要的钙、磷、铁、胡萝卜素、硫胺素、核黄素、尼克酸、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价值。老姜具备健胃、止血、顺气去寒、化痰解毒、发汗消热、调味蔬菜、增进食欲等功能。铜陵人喜食生姜,并视生姜为良药,铜陵有民谣:一片生姜,胜过丹方、一杯姜汤,老少健康。

 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,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。在北宋年代,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,并被列入朝廷贡品。据嘉靖〈铜陵县志〉记载,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点特产。邑产姜、蒜、苎麻、丹皮之类,近亦间有贩贾者,但远人市贩者居多。(清.赵锦风〈俗篇.新城记〉)。清顺治13年(1656年),〈铜陵县志.物产〉记载,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。 至民国年间,年产量约720吨左右。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,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、芜湖、镇江、扬州等地,象安庆的胡玉美、扬州的四美、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,加工糖冰姜、糖醋姜、酱姜等。建国初,生姜仍以私商经营。50年代末60 年代初,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,生姜种植面积遭到影响,生产量亦减。80年代,在积极进步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,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,生姜除供销社回收一部分外,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回收,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。1964~1990年,供销部门回收量最大的为1966年,计回收60800公斤,最少为 1978年,仅回收350公斤。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,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进步较快,1980年种姜315亩,总产324.3吨;1985年种姜945亩,总产1122.6吨;1990年种姜1362亩,单产1113公斤,总产量1516吨。伴随生姜产业化拓展的有声有色,效果显著,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,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,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。出现一批龙头企业,商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。铜官乐牌开胃姜、富硒铜陵白姜,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名牌农商品称号,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点农商品称号。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围县市、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。

转载请注明来源:中国特产供求网 » 铜陵白姜:https://www.wzhile.com/news/202501/15/160.html